北京昭邑零商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师刘晖分析,由于很多外资企业在海外市场遭遇了增长缓慢或挫败退出,其在国内市场虽然“跌跌起起”却依旧飞速发展,中国区俨然肩负着外资超市在海外发展的重任。贵州某零售企业营运总监梁建勇告诉记者,在他看来,外资零售如此奋进,其实正说明大卖场业态仍然有一定的市场空间。外资大卖场在三四线城市、城乡结合部,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城市仍然很受欢迎,而且地方政府也非常喜欢这些外资企业的到来,在这些城市,外资零售企业仍会得到政府的很多“惠顾”,包括超低租金。
而快消市场研究机构Kantar Worldpanel的最新报告表明,至2012年9月,外资零售大鳄在中国消费市场所占份额略有下降,但是大润发+欧尚占7.9%,沃尔玛占7.3%,家乐福4.7%,乐购、乐天玛特分别是2.1和1.3%。而对比中国零售的佼佼者,华润万家以6.3%的份额居首,除了百联的4%和永辉的1.7%,几乎没有哪个零售企业能与外资抗衡。当然,外资零售商的关店现象、小幅衰退也因为中国零售大环境不可避免。
零售业内人士说,今年由于经济低迷影响到消费环节,零售业日子普遍难过,与外资零售大鳄相比,本土零售企业的业绩表现更差,只不过向来被视为领头羊的外资零售更容易让舆论聚焦和被放大。在梁建勇看来,其实外资大卖场并没有大幅衰退,“应该只是针对整个经济大环境的战略调整吧,只是有的调整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见效而已。面对外资零售战略调整,本土零售企业还需要积极应对,内资零售能看到其竞争对手在不断地关店、裁员,但是并未看到他们暗中做出的改变。毕竟,船大难掉头。”事实上,尽管战略体系在年初制定时轻易不会动摇,2011年底到2012年初,家乐福、沃尔玛、乐购和麦德龙几大外资零售商集体换帅后,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,适应期未过可能也是外资这艘大船难以掉头的原因之一。
独掌上海家得利超市大权的陈静阳对记者表示了担忧,目前标超业态外资零售还很少涉及,沃尔玛、家乐福等的管理能力和标准化一旦转到标超上,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。虽然陈静阳的这种担忧属于未雨绸缪,但外资零售商们的行动早已暗自发力。在业界认为外资零售新掌门人带来的影响还没到预期时间点的时候,他们的动作和反应却已迅速呈现。此前,由于年初外资中国区才集体换帅,2012年被认为是沃尔玛、家乐福们等的战略惯性期和政策的过渡期。